欢迎来到科学智库!
您的位置:首页 >智库资源 >新起点——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与政策选择

新起点——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与政策选择

出版日期:2013-01  ISBN:978-7-03-036540-8  丛书: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  中图法分类:F123.24 
内容提要

当前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重要的转折点,无论是从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驾马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角度来看,或者是从更为广义的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经济体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以及社会心理与社会稳定等与“经济平稳增长”密不可分的前提条件来看,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所赖以维系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都走到了需要转折的关键时点。本报告以扩展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作为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框架,从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中国经济的内部改革两个大的视角展开,从经济增长要素入手,深入剖析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联,指出改革开放对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各个要素的贡献,并论述这些要素时间推衍的变迁。

开放对于中国经济的贡献可以归纳为其对技术进步、资本供给与市场扩大的贡献:其一,开放对中国的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一积极作用主要源自闭关锁国的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巨大技术落差,而随着技术落差的缩小,技术流入带来的技术进步率将下降。其二,开放通过招商引资对于中国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供给均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国内资本回报率下降,而国外在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影响下,外部资本流入速度将减小。其三,开放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在“出口导向型”的指引下,出现了突飞猛进式的增长,中国迅速加入全球产业链,成为“制造工厂”,然而,在全球经济均面临再平衡的当下,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外部需求的下降,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重要影响。

改革对于中国经济的贡献可以归纳为其对劳动力解放和劳动力供给、资本积累和经济货币化、技术进步、商品市场建设、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贡献:其一,改革在中国释放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口红利,即通过劳动力流动极大地增加了就业人数,通过激励机制的设计激发了就业人员的创造力,劳动力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而中国当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问题。其二,金融领域的改革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快速的货币化过程,高速增长的广义货币、“抽血机”似的股票市场、一路飙升的房地产金融不仅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大量的货币(准货币),为中国经济的运行提供了巨大的流动性,而且也为中国经济一些领域的原始资本积累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银行体系、股票市场等金融领域改革不到位的弊端正逐步凸显,不仅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运行。其三,改革扭转了意识形态的制约,通过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直接地促进了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从广义的技术进步而言,改革本身通过制度改革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行政指令转向市场价格,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尽管过去30年中国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创新文化建设力有不逮,中国自身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随着与国际技术落差的缩小,中国创造的乏力将导致未来对经济增长的技术支撑逐渐减弱。而近些年制度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蹒跚,广义技术进步的速度日益趋缓。其四,改革创造并发展出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在“一无所有”基础上人民生活需要持续性改善的强烈需求,吸收了中国经济改革释放出来的巨大的创造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结构的失衡以及社会贫富的持续分化,抑制了消费在GDP中比重的增长。此外被改革创造出来的市场,由于文化和体制的原因,在规范管理方面一直差强人意,市场环境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进步,成为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其五,双轨制价格体制改革下,我国丰富的资源储备以及资源的低价利用极大地支撑了经济增长;工业化发展之前中国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也为后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撑。而这一体制正面临着资源浪费、资源供给不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现行的模式之下能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越来越弱。

由于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中国社会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积累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变成当下中国一个核心的问题。而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国社会的现代公民意识逐渐加强,维护公民个体权益普遍为社会所接受。现行的社会管理模式对未来经济稳定发展的支撑作用正逐渐减弱,要求中国的社会管理和经济制度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可以说中国经济当下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关键转型期,由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不断缩小,现行体制的诸多弊端逐步显现。然而,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仍然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增长的各种显现性需求还非常大,另一方面,现行制度约束下的各种潜在需求通过有效的内部改革攻坚可以有效地释放出来,同时中国的基础性研究已经有了较好的积累,进一步建设创新文化可为经济长期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内源性技术支撑。

当下国内国际的社会经济形势,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当下需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选择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转变经济格局,通过转型进行再平衡,解决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对于经济转型的政策选择,本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通过主动转型释放增长空间,协调经济体之“身”与“心”。所谓主动,指的是由于意识到经济转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通过出台合适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帮助经济更快地走向平衡之路。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看,在广阔的潜在市场支撑下,中国经济有着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是,这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安排释放。从广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框架下定义经济发展可能性边界,即在目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条件下,经济体所可能获取的最大的发展可能性,这需要从经济体之“身”和经济体之“心”两个角度衡量,“身”即为经济体自身的发展条件与环境,“心”即科学技术的创新,在“身”与“心”两方面,通过进一步深化“开放”与“改革”,高举科学民主自由的大旗,建设创新文化,为经济发展可能性边界的对外拓展扫清障碍。

第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从制度上奠定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从长期来看,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一方面通过新的政策措施创造更多的红利,另一方面通过改革现行机制缓解和解决目前经济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这其中的关键是进行社会管理制度和经济管理制度的改革,缩小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制度落差。特别地,放松政府的调控之手,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打破垄断,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全面激发中国经济增长潜在动力;同时改革社会管理制度,释放被城乡二元化等约束了的“人口红利”。

第三,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高度布局国内经济转型战略。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面临着经济再平衡的重大问题,因此,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需要站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高度进行战略性的布局。在对外经济政策中,战略性布局体现在经济政策的全局性和前瞻性。一方面,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通过对外投资等方式积极拓展技术合作的可能,以充分挖掘技术红利。另一方面,由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再平衡的需求,需要通过政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和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在对内经济政策中,需要以点带面,通过若干关键制度安排和战略性部署带动实现整体经济转型,为中国经济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以“城镇化”为契机在农村和城市推进多项改革措施,以最大化劳动、资本、技术、市场等经济生产要素带来的红利。

第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携手为经济转型保驾护航。货币政策更多影响一次分配的结构和经济效益,而财政政策更多影响二次分配和经济公平,通过两种政策的有效搭配,能够确保经济在“效率”和“公平”两个维度的共同发展。货币政策的调整在长期以推进利率市场化为方向;在短期,由于我国金融创新和国内外经济状况的根本性转变,需要由数量型的货币政策逐渐向价格型的货币政策转变,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操作也需要进行及时调整。财政政策需要以减支实现减收,朝着藏富于民和公共财政的大方向演进,在具体的政策调整上,推进包括以房产税、资源税等政策推进地方主税种的建设,优化财政在中央与地方的分配结构;通过扩大营改增试点并最终实现在全国的推广,实现结构性减税,促进经济增长。

2013年我国GDP增长速度预测与经济走势分析

来自《2013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作者:陈锡康   祝坤福   王会娟  ISBN:978-7-03-036540-8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201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GDP增长率进行预测。预测2012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为7.9%,2012年全年GDP增速为7.8%。从三大产业看,预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为4.6%,第二产...... [更多]

2013年我国物价走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自《2013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作者:程棵   王云   程建华   杨晓光  ISBN:978-7-03-036540-8 

2012年我国物价水平整体逐步走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2011年的历史高位回落到了较低水平,预计全年CPI为2.7%,相比2011年降低2.7个百分点。

本报告首先对2012年我国物价回落的...... [更多]

2013年我国进出口预测与形势分析

来自《2013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作者:张珣   张莉莉   尚妍   孙玉莹   赵琳   蔡阔   徐山鹰   汪寿阳  ISBN:978-7-03-036540-8 

2012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进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贸易顺差迅速上升,进出口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在9~10月出口向好的情况下,11月出口意外减速,增加了未来出口走向的不确...... [更多]

2012年我国消费需求波动特征及2013年消费走势预测

来自《2013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作者:田青   李颖   高铁梅  ISBN:978-7-03-036540-8 

受欧债危机及世界多个主要经济体增速持续放缓的影响,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投资和外贸双双下滑。这种情况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为重要,也更受关注。总体来看,2012年前8...... [更多]

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与走势预测

来自《2013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作者:张同斌   高铁梅  ISBN:978-7-03-036540-8 

2012年,投资再次成为促使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动力。2012年1~10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为29.25万亿元,同比增长20.7%。2012年前三季度,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对GDP贡献率达到50.05%...... [更多]

2013年我国农业生产形势与展望

来自《2013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作者:杨翠红   陈锡康  ISBN:978-7-03-036540-8 

2012年是我国农业生产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粮食较大幅度增产。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11791.4亿斤104881),比上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实现了2004年以来连...... [更多]

2012年我国能源行业供需特征分析与2013年展望

来自《2013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作者: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ISBN:978-7-03-036540-8 

本报告分为电力行业、煤炭行业、石油行业三部分。首先对每一行业在2012年的供需状况进行简要回顾,然后对收集到的三个行业及各自相关的上下游行业的生产、投资、价格、效益等方面的月度经济...... [更多]

2013年房地产市场预测与调控政策建议

来自《2013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作者:董纪昌   吴迪   李秀婷   董志   焦丹晓   李凌  ISBN:978-7-03-036540-8 

2012年,为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在货币政策方面,政府预调微调力度加大,同时进一步增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保障房建设补助资金投入,多...... [更多]